• <td id="mumom"></td>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<td id="mumom"></td>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
  • 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
  • <table id="mumom"></table>
  • <li id="mumom"></li> 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<td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d>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
    <table id="mumom"><td id="mumom"></td></table>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
  •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

    時間:2018-09-01


     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省西南部,永州市郊區,雙牌縣東北隅,屬五嶺山脈,1982年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,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,自古以來,就是天下名山,被譽為人間“靈山福地”。是國內外少有的自然歷史文化遺產,也是少數尚未得到很好開發的旅游寶地。
      1982年被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。
      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。 [1]
      2009年9月,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國辦發〔2009〕54號)。
      2012年,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。
      2013年,被評為湖南省首批9家生態旅游示范區。 [2]

     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省西南部,永州市近郊,雙牌縣東北隅,屬南嶺支脈。陽明山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于湘南與湘中之間,西臨瀟水,東接永州,南近桂林、北望衡山。 [3]
      地形地貌
      由于受地殼運動的影響,山嶺受切割甚劇,溝谷縱橫、山地破碎、峰巒起伏。為南嶺山脈北部的獨立山地,主峰海拔1625米,整個山勢溝谷深切,陡峭奇峻,當海拔上升到1000米以后,地形突變,形成若干狹長盆地,相對高差僅100——150米,狀似“山原地貌”。母質多為砂巖,偶有花崗巖露頭。山坡土層淺薄,角礫幾乎遮遍地表。坡度一般在35度以上。
      氣候
      雨水全年分配均勻,無明顯伏旱和秋旱,年降雨量達2000毫米,年平均氣溫12° C左右,無霜期僅150天。 [4]
      景點特色
      
      一是古。陽明山有三山五岳同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早自東漢起,就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(16張)
      是周邊地區的朝佛圣地,鼎盛時有大小寺庵108座,萬壽寺、歇馬庵、白云寺等皆為歷史上有名的寺庵。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陽明山歇馬建庵,被朱皇封為一品仙姑;明嘉靖年間,鄭秀峰禪師在此坐化成佛,其身不朽,被皇帝封為七世佛祖。
      二是奇。陽明山擁有萬畝杜鵑花海、十萬畝竹海、流泉飛瀑、奇峰怪石、云山霧海五大奇觀。境內奇石奇水奇樹奇花,比比皆是。情侶石、八戒望月、大禹試劍石等情形并在:戀人竹、夫妻樹、陰陽樹、石中樹等趣味橫生:山中水質清冽甘甜,萬壽寺古井酷暑不竭,大雨不溢,飲之回味無窮,譽為“陽明圣泉”;山上共有32溪、84潭、18可觀瀑布,龍潭幽深莫測,紫氣升騰,尤其是藏在深山的大黃江源,是柳宗元《游黃溪記》黃溪河的源頭,其間一條山溪飛流直下,連成五重瀑布,世界罕見,被旅游專家譽為“湖南的九寨溝”。白云寺遺址四面奇峰妙嶺,天然生成一巨大龍首,龍角、龍鼻、龍須栩栩如生,令人浮想聯翩。
      三是靈。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勝地,陽明山常年聚集了周邊3省18縣58個香會約100萬的香客,據說,陽明山的菩薩十分靈驗,人們求官得官,求財得財,求子得子,求福得福,被譽為“福地”。其中萬壽寺乃“七祖活佛” 鄭秀峰坐化之地,素有“名山千古仰,活佛萬家朝”之盛況。七祖生日前后,周邊縣區數萬善男信女接踵而至,頂禮膜拜,場面宏大,至今每年香客有20多萬人。蔣介石當年崇尚陽明山,曾上山拜佛,經仙光大師指點“勝不離川,敗不離灣”,蔣介石逃往臺灣后,遂將臺灣的草山改為陽明山,留下了一段難解的陽明山情結。
      四是秀。陽明山是國內罕見的生態寶庫,自古就有“北有廬山、南有陽明”之說,山腳的竹、山腰的原始次森林、山頂的杜鵑花構成了奇特豐富的生態畫卷。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6%,原始次森林分布數萬畝,華南最大的華東黃杉和紅豆杉群落分布其中;境內年均氣溫14.2℃,空氣清新無比,平均負氧離子含量達38000個/cm3,其中小黃江源達到66800個/cm3‘,有“天然氧吧”、“湘粵涼島”之美稱。 [5]
      旅游景點
     
      萬壽寺
      “始建于宋、重修于明”。坐落在海拔1357米的花崗巖坡地上,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。東西兩側山勢逶迤環抱,人稱“二龍戲珠”。寺院坐北朝南,三縱六橫,寺前層巒疊翠,古木參天,十分開闊,周圍是“無樹不苔封”的原始次森林。寺后有一古井,久雨不溢、久旱不枯,且有強身健體之功效,譽為“陽明圣水”。據《陽明山志》記載: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新田人鄭秀峰禪師在此坐化成佛,時年39歲,“歿后其身不壞,肉體儼若金剛”。明藩南渭王頌其生前高風亮節,遂崇其號曰“七祖”,改寺名為“萬壽寺”,并親賜“名山千古仰,活佛萬家朝”楹聯。
      杜鵑花海
      在萬壽寺西北的山坡上,分布著萬余畝野生杜鵑花樹,常見品種有映山紅、鹿角杜鵑、云錦杜鵑等,尤以微波臺下一片近10公頃的云錦杜鵑令人稱奇,該片杜鵑群落生長茂密,樹高齊整,象人工精心修剪過的綠籬一般平整。相傳,七祖初入佛,因思念母親,常登此處遙望故鄉。觀音菩薩體諒七祖思親之情,于是在這座山上剔除雜草樹木,布上滿山杜鵑。每年5月初前后,這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,連成一片,花團錦簇,蔚為壯觀,譽為“天下第一杜鵑紅”,七祖因此忘卻了思鄉之情,潛身修煉。電視劇《青年毛澤東》曾在這里拍攝。
      祖爺賞花臺
      微波臺往北150米處,海拔1480米的地方有一塊高40米的突出巖石,拔地而起,登臨石頂,峽谷高山,叢林鮮花,盡在腳下。相傳,七祖佛爺初入佛,思念母親,常登此處遙望故鄉。觀音菩薩體諒七祖念母之情,于是點化此片山林為遍嶺鮮花,以伴七祖安心修煉。
      望佛臺
      海拔1624.6米,是陽明山最高峰,在其陡峭的山頂上,有塊平地二畝左右,其上聳有雙石,形似兩手合掌,故有“觀音合掌”之稱。古時來自零陵祁陽的朝拜者,到此始見萬壽寺,剛上山時那種霧鎖云封,冰涼陰森的景象不見了,代之以風和日麗,溫暖如初的景色,極目千里,氣象萬千,左衡右嶷,永州古城,盡收眼底。香客以為是佛爺顯靈所致,于是三步一跪,七步一拜,經三天門,直拜到萬壽寺。
      紅軍紀念亭
      1934年8月23日,紅軍在進行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,由任弼時、王震、蕭克率領紅六軍團8000多名官兵,翻過唐公庵,到達陽明山,在竹蒿芨一帶消滅國民黨一個保安團,并夜宿祖爺巖,第二天趕往祁陽白果市,留下了一段愛民擁軍佳話,現立碑建亭以示紀念。蕭克將軍回憶長征時,對此記憶猶新,并于1998年為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親筆題寫園名,托人贈送。此處現被辟為永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      大黃江源景區
      大黃江源位于陽明山西北緣,是唐朝柳宗元《游黃溪記》的黃溪源頭。這里群峰林列,溪流縈回于峰巒幽壑之中。黃江源自東南向西北奔瀉,全區由流水串著壯觀的瀑布、優美的蚨水、幽幽的碧潭和多姿的灘景,兩岸峽谷對峙、絕壁幽深、樹木蔥郁、枯枝倒懸、藤蔓纏繞,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長卷。她集神秘、原始、奇險于一體,是陽明山自然景色最精華的部分。其中著名的有龍潭、瀑布群五福潭、長菖灣瀑布、飛珠落玉瀑布、猛虎跳澗瀑布、三岔水瀑布等。該景區目前尚未開發,主要功能為峽谷生態探險大黃江源瀑布群
      該處原始森林連綿無際,人跡罕至,深山幽谷中一道道流泉飛瀑,恍若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,構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瀑布群絕景。其中著名的有龍潭、五凼、長菖灣瀑布、飛珠落玉瀑布、猛虎跳澗瀑布、三岔水瀑布等。 [6]

    熱門標簽:

    永州文旅

    熱門信息

   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<td id="mumom"></td>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
  • 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
  • <table id="mumom"></table>
  • <li id="mumom"></li> 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<td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d><table id="mumom"><li id="mumom"></li></table>
    <table id="mumom"><td id="mumom"></td></table>
  • <td id="mumom"></td>